胡鑫宇系自缢死亡:事件引发全民关注,此类自杀行为会传染吗?
来源:十方迦南时间:2023-02-04 02:16:44

这些天传得沸沸扬扬的胡某宇事件有定论了,发布会称“系自缢死亡,现场没有打斗、拖拽痕迹”。

首先我想表达的一个观念是,任何自杀事件,无论是以什么方式,在何时何地,都是悲剧。对于某个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事件来说,公众及舆论的讨论,也都有其利弊,既可以促进案件的调查,提供线索,同样也可能引起更广泛的焦虑,甚至模糊视听。

逝者已逝,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,可能是这件事情所产生的广泛的后续影响,以及那些可能有类似想法、经历的人,如何看待和受其影响,还有就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帮助或预防类似事件持续的发生。


(资料图片)

一、自杀会传染吗?请关注自杀行为的涟漪效应。

关注自杀行为的涟漪效应(通俗讲就是“自杀会传染”),以及后续的干预,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很多人会觉得一个蓬勃的青少年,肯定不会以这样的方式谢幕,但我们是否真的会去理解其遭遇和感受呢?未必。

从犯罪心理学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个悲剧,它似乎并不在传统的犯罪范畴,因为现场唯一,证据链完整,自杀意图明显,该事件历经数月,可能就是侦查部署上的偏差。但我始终觉得,将该事件或者是近些年任何一起类似事件,与后续发生的高度近似的系列事件联系起来思考,是有必要的,这就是我们要聊的第一个问题,自杀行为的社会涟漪效应。

你往湖里扔一个石头,除了落点中心,周围还会产生一圈圈向外的波纹,中心事件冲击越大,波纹就可能越大,对外的影响就会越大。社会事件的影响力会造成有相同想法的人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状况:

第一,很强的间接经历感受,如果没有很好的支持,那么间接经历感受就会发展成为与事件类似的行为,比如某代工大厂当年发生的十几连跳,或者是前几年频繁发生的暴力维权和医闹事件,实际上都是涟漪效应的影响。

第二,比较强的行为动机。因为会觉得和自己类似的人以此作为方法,并且是可以行得通的。

第三,焦虑不断升级。因为事件影响很大,报道也会持续,细节和长时间的曝光都会带来焦虑。

所以自杀是会传染的,这种传染的范围非常广泛,因为事件的细节和影响的传播范围变得大了很多,速度也快了很多。

二、躲过监控是自杀的一部分?有强烈自杀意图的人,往往会拒绝救援。

在调查的过程中,很多人会觉得,为什么小胡同学会躲避所有的摄像头,无论他本人是否刻意要躲过监控,我们都可以在录音笔的内容中找到一些答案,如此强烈的自杀意愿,确实是会拒绝救援的。

“安静”“无人发现”都可以表达这种孤独的心理状态,目的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超过一切,所以想自杀、决定要自杀,就和拒绝救援联系了起来,但是行动范围有限,所以躲避监控、无人知晓,就是一个选择了。关于自杀的研究也显示,有自杀意愿的人往往会伴随着强烈的排斥和拒绝心理。

既然如此,在事件没有发生的时候进行干预就很必要了。但是目前来说,干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流程,家长只需要记住一点,就是不要打击,不要否定,不要过于高要求自己的孩子,这样会给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大的压力,同时会让他们无法很好地找到自己。加之青春期孩子本身的心理特点,风险就会很大。

学校和社会可能需要做的就是在文化的倡导和监管上发力,倡导兼容并包的文化,做好心理教育和压力疏导等,当然这些可能都是一些比较空和大的办法,核心最终还是落在家长身上。

逝者已逝,节哀,珍重。

关键词: 胡鑫宇系自缢死亡事件引发全民关注 此类自杀行为会传染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