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以食为天,情以食为真。
作为六十多岁的人,闲来无事,找一群人吃个饭,好不热闹。并且,自己的时间宽裕了,谁喊你吃饭,也大概率会到场。
【资料图】
生活在礼仪之邦,我们需要懂得礼仪。但更需要懂得人性,别以为吃饭是寻常事,也许是“入局”,是社交手段。
不管是请客吃饭,还是参加饭局,一定要记住“三七定律”。
01
和谁吃:亲友三个,剩下七个陌路人。
一群人吃饭,首先要确定“哪些人”。
不能到大马路上,随意拉一群人,组个饭局。
就是你要施舍,也要有施舍的群体,不能把好心给错了人。
通常,我们会请谈得来的人一起吃饭,避免尴尬。
可是,很多饭局,到了现场才知道,有的人,是不认识的,也有一些人,是亲戚的亲戚,朋友的朋友。
若是你要和大家都混熟,一准是行不通的。还有人,你若是过分热情了,他反而会算计你,讨厌你。
周朝时,虢国被晋国灭了,虢国的国君和马夫一起外逃。
马夫拿出水和干粮给国君。
国君问:“你怎么会准备这些东西?”
马夫说:“你一直喜欢阿谀奉承的人,不喜欢干实事,逃亡是迟早的事情。”
国君听了,马上就愤怒了。
马夫不得不改口:“国君您流落在外,是因为你太有德了,被人嫉妒了啊。”
国君因此高兴起来,马夫却非常难过,借着月色逃走了。
诚然,马夫的一片好心,被当成了驴肝肺,他请客吃饭的方式,本来是“雪中送炭”,却变成了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。
最重要的是,马夫太热情了,太聪明了,为难了自己。
一大桌人,有三个人和你是朋友,亲戚,就行了。剩下的人,不太熟,也不要混熟,就一直保持陌生的状态。
饭局之后,大家互不相关,也省了无休止扩大社交圈的麻烦。
作为老人,也要保持好的心态,聚散随缘。不要因为饭局上,有不熟的人,就丢脸色,就站起来离席。
特别是一些喜宴上,陌路人,比比皆是,你不去结交就是了,又何必因为他们,破坏了自己的心情呢?
来者是客,也就仅仅是一面之缘,不必放在心上。这也符合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的规则。
02
聊什么:说话三分,留下七分沉默。
很多老人,习惯性啰嗦,遇到谁,都要问一问近况,打听一些不熟悉的人,是什么来头。
我的祖母去吃婚宴的时候,遇到一个小伙子,觉得面生,就问:“小伙子,你和东家是什么关系呀?”
小伙子说:“我是新娘子家的客人。”
祖母又问:“你新娘子的兄弟姐妹,还是老表,还是同事......”
小伙子有些不耐烦,回复:“是老表,远房亲戚的老表。”
祖母听了,更糊涂了,还想问什么,小伙子马上就起身离开。行动证明,老人的啰嗦,是格格不入的。
农村有句骂人的话:“怎么,美味佳肴都堵不住你的嘴?”
还有,老人不要在饭局上,好为人师。
遇到未婚的人,就马上要给人介绍对象,或者议论人家的年纪,说人家是大龄剩男剩女。
不要指点别人的工作,老人的工作经验,往往已经过时了,说起头头是道,并没有什么用处。
若是饭局上有孩子,要多点赞,别说“看不惯”的话。毕竟,谁家的孩子,都是自家的宝贝,容易护短。老人的批评,看起来很对,但是孩子的父母不会听,反而会认为老人瞧不起自己。
对于别人建议,不要习惯性反驳。有争议的话题,保持几分糊涂,一笑而过。
在言语上放过了别人,自己才会好受,变得耿耿于怀。
最可怕的是,言语错了,招惹了是非,自己受苦,子孙也会跟着遭殃。
哲学家约翰·洛克说过:“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,有了机会,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,向人学习。”
沉默,比多话,重要得多。宁可无话可说,不能张口就说。
03
端酒杯:醉意三分,还有七分是清醒。
年纪大了,身体最重要。
虽然大家都把你当长辈,要给你敬酒,但是你不要来者不拒,更不要吹嘘,自己的酒量有多大。
万一喝醉了,不是闹着玩的。身体吃不消,一起参与饭局的人,也要因此承担责任。
快乐的事情,因为有人喝醉,就变成了坏事,这是得不偿失的。
古人说:“喝酒三分醉。”这是很有道理的。
有七分是不醉的,就能保持头脑清醒,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,还能安全出行。
你的家人,知道你不会喝醉,因此也更加放心。
另外,老人还要注意,吃饭七分饱,留下三分饥饿。不要因为去了饭局,看到很多好菜,就使劲吃,这是对肠胃不好,也会带来消化的麻烦。
04
人过六十,是长辈了,但是也要对得起“长辈”的身份,别出丑态。
最好是,参加饭局之前,搞清楚有哪些人参与,地点和时间要确定。若是有目标的饭局,还要看一看,是否要随礼。
正式出发之前,要告诉自己的家人,避免大家为你担忧。若是儿女愿意陪同,也不是不行。
参与饭局的路上,要注意安全,选择合适的出行工具。自己开车去的话,一定不要喝酒,并且入席的时候,就马上说明,避免有人劝酒。
古人说:“处处留心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”
饭局上的定律,老人带头做到,吃嘛嘛香,一路平安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关键词: